日前,记者在湖北省十堰市下辖的丹江口市丁家营镇饶祖铺村一个开放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看到,生活污水经层层处理变成清水后流进储水罐,方便农田灌溉再利用。
此站点采取化粪池+厌氧池+一体化设施+人工湿地+储水罐的“五件套”模式,在末端预留蓄水池和阀门,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回用于农田灌溉。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土科科长贺娴说,这个做法十分符合现在国家提出的“优先资源化利用”要求,是一种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污水治理模式。
为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效,十堰要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优选长久稳定、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治理模式,以减少后顾之忧,新建、改建、重建站点,尽量做到“六化”。
这六化分别是前端处置规范化,即预处理池应留足空间,确保厌氧环节停留时间;工艺选取科学化,即根据村庄实际,优先选择低成本、易维护、效益高的工艺;出水排口透明化,即设施出水口应设置标识,公开透明,便于群众监督、采集样品、及时发现问题;尾水利用资源化,即根据站区周边农民生产情况,将出水引入农田资源化利用或小湿地,尽可能不直排入河;站区环境景观化,即站容、站貌应与村庄环境相和谐、不突兀;运行维护标准化,即日常运维应兼顾终端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